本期內容
其他簡訊:
會務報告:2005年中華民國雜草學會年會活動議程
專文報導:
雜草科學講座 暨 研究成果發表會 【會議議程】a g e n d a
至2005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共核准375種農藥,農藥許可證共4,450張;包括混合劑共為531種農藥,共核准4,927張。 其中除草劑共計72種,農藥許可證共505張;以混合劑型計算,共核准之除草劑為99種,農藥許可證共549張。 除草劑約佔農委會總簽發之農藥登記證數量之11%。 除草劑在台灣農藥市場佔舉足輕重之地位,以量而言,2004年除草劑之總銷售量為15,733公噸,佔總農藥總銷售量之42%;以銷售金額而言,2004年為14.24億新台幣,佔總農藥市場之27%。與2003年比較,銷售量減少3%;銷售金額則減少4%. 表1. 台灣農藥市場之分類 (2004年) 價格: 以出廠價計算
(1) 非選擇性除草劑市場 非選擇性除草劑主要包括嘉磷塞異丙胺鹽41%溶液、巴拉刈24%溶液及固殺草13.5%溶液。 在銷售量及金額而言, 以上三者共佔台灣除草劑總市場高達60%及72%。 嘉磷塞異丙胺鹽每年均獨佔鰲頭,2004年銷售量為6,079公噸,金額為5.45億元,單一藥劑即佔除草劑市場銷售量64%及銷售金額51%以上。 與2003年相比,銷售量減少2%;銷量金額維持1%成長。其中固殺草成長30%最為顯著。 表2. 主要非選擇除草劑(2004年) 價格: 以出廠價計算
(2) 主要水稻田除草劑市場 水稻除草劑主要劑型為粒劑,2004年台灣市場總銷售量為5,319公噸,總銷售金額約為1億4仟萬,其中丁基拉草及丁拉免速隆為市場領導產品,兩者共佔水稻除草劑銷售量之74%,銷售金額之50%。與2003年比較,水稻市場委縮,耕作面積減少,水稻使用殺草劑銷售量及金額均為負成長,分別為-4.5%及-15%。 表3. 主要水稻田用除草劑之銷售情形(2004年): 價格: 以出廠價計算
(3) 旱田選擇性除草劑市場: 旱田選擇性除草劑以伏寄普及施得圃為主,在2004年之金額分別約為4仟及3仟萬元。因為2004年乾旱,農藥使用量下降,與2003年比較,旱田選擇性殺草劑銷售量減少7.8%而銷售金額衰退10%。 表4. 主要旱田選擇性除草劑之銷售情形(2004年): 價格: 以出廠價計算
方麗萍 tel: 0919278319 2005.10.17
中華民國雜草學會 2005.11.0
一、雜草科學之成就 雜草學門-科學
一、 雜草及作物對除草劑抗性之研究 由於除草劑長期使用,於國外多有發現抗性雜草生物型(biotype)出現,近年來於台灣亦逐漸加強重視此一問題。例如對於抗嘉磷塞之美洲假蓬,以及抗巴拉刈之野茼蒿之抗藥性機制均深入了解與研究,使國內對於抗性機制能分別從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學等層次深入釐清其抗性機制。其中發現抗感植株EPSPS有5個胺基酸差異位置,可能影響美洲假蓬EPSPS對嘉磷塞之親和性。此外,配合中研院余淑美博士研究團隊所發展之水稻T-DNA insertion mutants,進行除草劑glufosinate與glyphosate之抗性篩選與抗性機制之研究,希望從中獲得抗性基因與了解其抗性機制。
二、 利用土壤微生物降解固殺草除草劑 基於環保意識及維護地球環境避免化學農藥污染,國內雜草科學研究亦積極研究尋找利用微生物降解環境中殘留之農藥,例如分離降解固殺草除草劑之土壤微生物,分別為Pseudomonas psychrotolerans、Burkholderia sacchari、Serratia marcescens與Pseudomonas citronellolis。並進行分解能力測試與效果評估。
三、 牧草生產技術之開發 配合遙測與反射光譜分析技術,利用此技術於分析尼羅草牧草生產工作上。
四、 雜草種子發芽能力之研究 以台灣野地漸為稀少之兩種莧科旱田雜草土牛膝與紫莖牛膝種子為材料,進行環境因素包括恆溫、變溫、光質、水份、鹽分、pH值、氧氣、埋土深度對種子萌芽出土之影響。研究發現土牛膝與紫莖牛膝分佈漸少之原因,可能因種子無休眠性,且對溫度、pH值、光質、埋土深度適應廣,當種子掉落後快速萌芽,導致土中種子庫日益減少。
五、 台灣之外來植物監測 過去一年於國內發現有日本菟絲子(Cuscuta japonica)之生長與疑似演變為入侵植物之可能,因此學會亦針對此問題進行研究。日本菟絲子為蔓性全寄生性植物,種下分類群包括兩變種:日本菟絲子(C. japonica var. japonica)及台灣菟絲子(C.japonica var. formosana)。單株可同時寄生在多株寄主植物上,一旦擴散入侵到新的生育地,極可能對農業生產、社會環境及生態造成影響。在國外多有報導該屬植物對作物造成危害。因此研究日本菟絲子在台灣的分布情形、寄生狀況、傳播機制及擴散模式,自2005年3月到6月期間進行日本菟絲子田野調查,已建立23個調查點基本資料。調查點分布於台中市1處、台中縣4處、南投縣12處、高雄縣1處及屏東縣5處,覆蓋面積約28.7905公頃,分布海拔高約56~1655 m。初步結果發現其中以南投縣仁愛鄉力行產業道路的日本菟絲子族群分布範圍最廣,沿道路兩旁呈線狀15.2公里密集分布,估計覆蓋面積約7.9500公頃,分布海拔高約1470~1655 m。此外,針對台灣菟絲子屬植物進行分子標誌分析,藉以作為種原鑑定之重要依據。
六、 除草劑殘毒之化學與生物監測 針對除草劑於環境中之殘留技術進行測試與改進,除了配合HPLC、GC/MS等儀器進行化學分析外,亦研究利用生物性檢測方式,包括biological assay及利用biochemical marker方式進行偵測。例如以2-aminobutyric acid偵測ALS inhibitors除草劑,以ammonium作為偵測glufosinate之指標,以shikimate作為偵測glyphosate之指標。此外,利用感性作物之胚根生長對依滅草之感性反應,可應用為土壤殘效所引起之藥害檢測之指標作物,並可作為田中施藥後,選擇適當輪作作物種類之參考。由於除草劑商品中含有界面活性劑,若用量不當亦可造成作物藥害。展著劑具有改變細胞膜系通透性,及造成蛋白質變性之特質,低濃度時影響生物膜上物質的分配與傳導,高濃度下則可能溶解葉表面臘質或膜脂質,對植物造成毒害。因此本學會亦針對此一問題進行研究。
七、 雜草生物防除技術之開發 雜草生物防除技術之研發,乃蒐集田間發生之雜草病蟲害樣品,分離致病微生物或食草昆蟲,以人工培養或飼養後,再施用於雜草上,並評估對雜草的防治效果,及非目標植物的安全性,選擇對雜草致病性最強之微生物,或能快速降低雜草族群之食草昆蟲,做為雜草生物防除之媒介。尖瓣花(Sphenoclea zeylanica Gaertn.)是台灣稻田中常見之闊葉雜草,近年來在部分地區之尖瓣花族群明顯增多,已成為稻田中優勢雜草,嚴重影響稻作生產。利用台中縣霧峰地區,自然罹病尖瓣花分離得到真菌Alternaria sp.,進行生物防治應用潛力研究;經實驗室及溫室之病原菌培養及病原性測定結果,會明顯抑制尖瓣花之生長,另進行水稻產量調查,接種病原菌之處理組產量與對照無顯著差異。對尖瓣花有強致病性之Alternaria 真菌,具有進一步開為發生物除草劑之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