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改場請農友注意休耕農田管理.
防範蔓澤蘭繁衍危害
近期花蓮地區長期休耕之農田或欠缺良善管理的果園、荒地,山坡地出現一種孳生繁衍迅速之蔓藤型植物∼蔓澤蘭(別名:心型薇甘菊)因其被覆生長影響附生植物光合作用之功能而致生育衰歇,引起農友的警覺與農業界有識之士之憂心,在十月份起蔓澤蘭開花期前若不有效鏟除,其快速繁衍將可能會造成植物生態的危機。
蔓澤蘭屬菊科攀藤植物,以攀附方式纏繞樹幹向上生長。在木生植物上擴展,最後覆蓋整株植物冠層頂部遮蓋了陽光,使附在植物無法行光合作用而阻礙生長,甚至導致附主枯死。蔓澤蘭性喜愛溫暖及雨水充沛之環境愈使生長旺盛。莖細長、匍匐或攀緣、多分枝,每一莖節都能生根(發根能力強),每年10月至翌年2月間會開花,種子小成熟後易藉風力或動物、昆蟲以及人類的活動而遠距離傳播,是為快速優勢繁殖的原因。
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植物保護人員進行花蓮地區蔓澤蘭之分佈調查發現秀林、萬榮、花蓮市、吉安、壽豐、鳳林等鄉鎮之坡地、圳堤溝璧、休耕農田、廢耕或管理不良之果園、檳榔園都有蔓澤蘭生長,其他鄉鎮則還未有發現蔓澤蘭之蹤跡。
若為抑制強勢生長的蔓澤蘭攀附農作物體上而影響正常生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建議:可以利刀將蔓澤蘭靠近地際部的莖蔓割除剪斷,切斷蔓澤蘭的營養根源,使其凋萎枯死。其次經常勵行農田翻耕管理亦可減輕蔓澤蘭之孳生繁殖;休耕農地(即非耕作農地)採取噴施除草劑之方式抑制蔓澤蘭生長,如以33%嘉磷氟氯比溶液(每一公頃用4公升,稀釋至600公升噴施)或41%嘉磷塞(異丙胺鹽)溶液(每一公頃用4∼5升,稀釋100∼200倍噴施)或24%巴拉刈溶液(每一公頃用3公升,稀釋至160倍噴施),施用除草劑時不可噴及園區鄰近作物,以免藥害。
人•火災•蔓澤蘭
生態中心季刊第五期.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
文/ 白聰仁
一夥人相約去甲仙做植物生長調查,沿途映入眼簾的鄉間景觀,盡是人工植栽,以及擁擠稍嫌雜亂的店家櫛比鱗次,往來購物的村民似乎不以為意,為了生活砍伐樹林開山闢路,視為當然倒也罷了,及至生活無虞,為了提升生活水平,能想到的方法就是種些能吃的,又是“民以食為天”的理直氣壯,將台灣綠之海美景一一吞食殆盡。
悄然的攀附
小樹的悲歌
天乙山整片復育區的小樹:墨點櫻桃、台灣欒樹、小葉赤楠、石朴、青剛櫟、山枇杷、欖仁,無一不被爬藤-蔓澤蘭死纏活縲。大自然植被生態中,除了生存競爭,似乎隱含著一股破壞平衡的惡勢力,剛萌芽的藤類植物,是細小又不起眼的,與其他根莖植物混雜在一起,所不同的是:一般草本根莖植物,僅只是往上長,不似藤類植物,若其周圍無與其爭陽光的植物時,他會很謙虛的匍匐在地上,偶而會伸出親熱的觸鬚小手,緊緊的依偎在身旁的小草上,然後將整個身體睡到小草身上,若其周圍是比他高的木本植物時,剛開始,蔓澤蘭也僅只是謙虛又溫柔的伸出觸鬚小手,輕輕地依偎在身旁的大樹樹幹上,而後以親熱又溫柔之姿,緩緩的環抱著,接著以不知不覺又極迅速的速度層層環抱,並順勢攀緣而上,初時被攀附的大樹對蔓澤蘭親熱又溫柔的依偎不以為意,甚至還感激他在雨後減緩了雨水流下的速度,可以延長根部吸水的時間,可是有朝一日,蔓澤蘭順幹枝攀附上葉,又睡在大樹的枝葉上,吃喝拉雜。開花結子時,被攀附的大樹,不但早被密密麻麻的蔓澤蘭覆蓋住,葉子無法行光合作用,連輸送養分的枝幹表層皮,也因被養分充足日漸粗壯的蔓澤蘭藤身緊緊勒住,而無法順利輸送養分,最後悲慘的結局竟是整棵樹活活餓死。
蔓澤蘭侵蝕台灣生態 追禍首竟是農委會
2001.08.14 中時晚報(http://www.taiwanwatch.org.tw/env_news/200108/90081401.htm)
陳世財/台北報導
蔓澤蘭嚴重侵蝕台灣生態,成為農委會及生態保育界最頭痛的問題。事實上,引進這類外來種植物的罪魁禍首,竟然是農委會,目的是為了水土保持。學者透露,當初農政單位正是看重蔓澤蘭繁衍速度快,很快可以看到綠化效果;但事實上,全世界都當蔓澤蘭是欲除之而後快的雜草,唯獨台灣曾當它是寶。
據了解,蔓澤蘭引進台灣始於一九七○年。當初,是水土保持局負責引進。幾年前,蔓澤蘭還未形成嚴重問題之前,沒有人正視這個問題。近一兩年,代誌大條了以後,學界知情的人,不敢透露這個祕密。
當初是誰下此決策,農政單位口風相當緊。不過,根據八十八年十一月廿三日南投林管處一場「九九峰自然保留區及崩塌地復舊造林」會議中,現任林務局長黃裕星當著二、三十位學者專家等與會人士坦承當年水土保持局不應該引進蔓澤蘭,以致這些植物攀爬到林木和果樹上,造成嚴重侵害。
當時,蔓澤蘭的危害情況還不嚴重。據了解,九二一大地震後,全省數萬處的新裸露崩塌地成為它的溫床,以致問題一發不可收拾!至此,農業界封口,不願談水土保持局這段過錯。
「我真的不敢講蔓澤蘭當初是怎麼到台灣來的。」一接到電話,屏東科技大學教授楊勝任即刻表明不願多談蔓澤蘭入侵台灣的過程。隨後,他則說,蔓澤蘭種子也可能經過船舶、鳥類輾轉到台灣來;國人也有人當蔓澤蘭是草藥,這也有可能有人因此引進台灣。
楊勝任說,蔓澤蘭是淺根植物,不是水土保持的好植物,但它因為繁衍速度相當快,可以達到短暫性的綠化效果,尤其是在裸露地上,這效果更明顯;可是,大家都忽略了,它壯大了以後,對其他樹種的危害,很難收拾。
國際鳥盟的重要野鳥棲地計畫
中華鳥會秘書處
20010903(http://bird.org.tw/news/board/memo.asp?srcid=339)
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的“重要野鳥棲地”(Important
Bird Areas, IBAs)計畫,是一個世界性的創舉,其目的在於指定以及保護全球對鳥類保育有關鍵性意義的地點。
這本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補助﹐中華鳥會依照國際共通的科學標準﹐從台灣生態環境界定出重要的野鳥棲地﹐並收集各棲地的相關資料﹐發行台灣重要野鳥棲地中、英文版手冊,在此手冊中。涵蓋所界定出五十三個台灣重要野鳥棲地﹐總面積652,677公頃。佔台灣總面積的18.17%。其中81%為台灣立法保護的區域。
手冊中除明確提供台灣五十三個棲地的數據與位置,並詳載了每個重要野鳥棲地之所具有國際性的保育意義,除了鳥類的資料外,並且針對棲地、受威脅性、土地使用、保育現況等資料予以標準化。如此一來,便可根據這些重要野鳥棲息地的資料作分析,有助於針對不同棲地的保育活動設定目標。
此手冊的出版﹐前後歷時近三年的時間﹐靠著數十年來無數的賞鳥活動﹐超過3萬7千筆賞鳥記錄﹐並同時動用到各鳥會熱心的義工收集棲地相關資料。
希望此手冊的出版能直接提供給各開發單位﹐避開此生態敏感的棲地。此外能為台灣的國土整體規劃、土地開發、尤其是目前正在規劃的『西部濕地生態園區』,提供一份符合國際標準的保育指南。並著手積極遊說政府相關部會將台灣重要野鳥棲地加以立法保護﹐並進一步加以合理的經營管理這些重要的棲地。
而依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資料顯示,今日造成物種絕滅最主要原因為:原始棲地被干擾或破壞、過度獵捕及外來種的引入威脅到原生種的生存等,因此保存生物多樣性最佳的途徑,應以完整棲地的保護為主。根據手冊資料收集統計指出﹐台灣棲地所面臨主要威脅因素為:
1. 沿海地區的各種大型開發案:造成各種濕地的喪失。
2. 道路建設對棲地完整性的破壞
3. 遊憩休閒的壓力
4.
天災:如地震、颱風、土石流
5. 農業超限、山坡地超限利用:高冷蔬果、檳榔種植等
6.
外來種引入:如福壽螺危害、東部地區白頭翁的入侵、低海拔山區外來種植物如蔓澤蘭等
以蔓澤蘭為例﹐本會、特有生物中心及林務局等單位﹐七、八兩月﹐在台灣低、中海拔山區的勘查顯示﹐蔓澤蘭肆虐的情形極危嚴重﹐包括如保護區南投九九峰、重要野鳥棲地雲林縣林內鄉山區,彰化八卦山脈等,許多樹木(包括果樹)遭蔓澤蘭侵襲,被其覆蓋的樹木,即使是樹齡超過百年的巨大老樹,都因為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逐漸枯死。
「蔓澤蘭」是一種外來植物,經人引入台灣,原作為園藝植物,但近年來逸於野外,逐漸形成台灣生態界的一項隱憂。相較於本地原生物種,它是非常強的競爭物種。由於他生長迅速,在莖上的每個節點都能再生出根來,很難清除,植物一旦被附生,只要留有一處根未被清除,它馬上就可再生,並恢復原貌,情況甚至猶有過之,有如植物界中的福壽螺一般。此外它會覆蓋整株被附生的植物,使被附生的植物缺乏光線行光合作用,而導致被附生植物的死亡。這樣的現象常見於荒廢的果園、以及公有荒地上乏人照顧的大樹。因為缺乏人員照料,所以一旦蔓澤蘭入侵,若無法在第一時間將其移除,則後續的演替將是非常迅速。
蔓澤蘭的花期大約是在每年的十月間,若能在十月以前大舉剷除蔓澤蘭,將有助遏阻它蔓延的速度,本會目前發起﹐長期對抗綠色之癌「蔓澤蘭」的行動,將利用九月候鳥季的來臨,帶隊到野外,教導民眾及學童認清蔓澤蘭的危害程度,並直接加以剷除。此外全國鳥會在此提出幾點行動宣言,希望能結合政府與民間社團的力量,打贏這場戰爭,挽救台灣的森林生態。
綠癌蔓澤蘭肆虐尤甚福壽螺
中時電子報 陳世財/台北報導2001/08/15
外來種植物「蔓澤蘭」已為台灣帶來嚴重生態浩劫。農政單位、學者專家和民間保育團體決定聯手趕在十月花期之前,全面剷除這生態「綠癌」。
「蔓澤蘭無疑是繼福壽螺之後,嚴重侵害台灣植物界的最大毒害」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理事長廖世卿說。目前,全國鳥會幾乎放下手邊正進行的大小計畫,總動員來應付這場艱鉅的挑戰。
「蔓澤蘭是全球公認的綠癌(GREEN CANCER),此種植物已在美國各州造成森林浩劫,美國現正進行全面防治工作」中研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小如親眼目睹雲林縣湖本村幾乎快給蔓澤蘭攻陷的慘狀,不經搖頭感嘆。她強調,再不趕快趕緊採取緊急措施,後果將不堪設想。
農委會、學者專家與民間保育團體日前達成共識,統一步調,發起「撲滅綠色福壽螺運動」。中華鳥會負責統籌規劃整個反擊行動。
廖世卿指出,根據全省鳥會調查,這種外來蔓藤植物現已深入台灣各地,海拔一公尺以下的山坡地、林班地、廢耕地、人煙罕至的公有地,很容易給蔓澤蘭佔領,反而是農耕地並不常見。
蔓澤蘭的繁衍速度相當快。廖世卿說,它最可怕的是,一旦被纏上的植物,就像是黏上了吸血蟲,漸漸給繁複的藤蔓包圍得喘不過氣,無法行光合作用,最後枯死;即使是一、二十年的大樹,也招架不住。
每年十月是蔓澤蘭的花期。農委會指出,十一、二月間,種子四處散播,每平方公尺約散落十七萬顆。因此,這次剷除綠癌行動,最關鍵時期就在往後的這一、二個月。
根據農委會最新調查,九二一大地震後,崩塌裸露的低海拔坡地,有一大部分已先給蔓澤蘭搶去,整個生態大幅改變,其中包括知名的九九峰在內的中部地區的山區,幾乎整座山長滿了蔓澤蘭。因此,農委會初步決定三管齊下,緊急化解這場生態危機。
蔓澤蘭明顯偏好亮光,只要光照度達三十五%,就可快速繁衍,因此,這場剷除計畫,就像是在跟時間賽跑。以往,農委會林務局曾嘗試採傳統方式,砍除蔓澤蘭,但仍追不過它成長的速度。
林務局上午表示,目前評估後將先以「育林措施」來遏阻蔓澤蘭繼續擴大勢力範圍,也就是連續三週每週一次大規模進行砍伐,有效率將可達九十八%。
而林務局同時也委託屏東科技大學進行生物及藥物研究。目前已經針對蔓澤蘭枝葉上的細菌及生菌進行病源性追蹤,並且也發現棉蚜及象鼻蟲等十幾種天敵,準備培養牠成為吞食蔓澤蘭的生力軍。
至於藥劑方面,則以三氯比、固殺草的效果最好。林務局將於八月底針對以上方法進行最後評估,正式配合各單位,全面展開除草計畫。
本土動植物生態 危機重重
【2001/06/05 民生報】 記者許昌平/報導
蔓澤蘭會覆蓋林木,造成大片植物死亡,影響農林生態。 農委會/提供 |
●一種名叫「蔓澤蘭」(台灣也把類似的同科植物叫作「薇甘菊」)的外來蔓藤植物,在本島中、南、東部林地、果園迅速「攻城掠地」,使植物無法行光合作用而枯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昨日要求相關單位儘速在十月前鏟除,以免蔓澤蘭十月開花後,快速繁衍造成更大規模的生態危機。
「蔓澤蘭」是以攀附方式如纏繞樹幹向上生長,在木生植物上擴張,最後覆蓋整株植物,使植物無法行光合作用而枯死。由於其繁殖力強盛,目前已在本島中、南、東部,海拔一千公尺以下平地、農田、東園、山坡地及國有林班人工造林地快速繁衍,影響農林生態甚巨。農委會林區管理處曾以傳統切蔓方式處理,仍無法有效控制蔓澤蘭繼續繁衍。
由於情勢逐漸惡化,農委會委託屏東科技大學進行以「生物」及「藥劑」方式,來抑制蔓澤蘭生長的研究。根據屏東科大的研究,目前已分離出十八株蔓澤蘭病原菌,均能影響蔓澤蘭花器內子房發育成有效的種子,可大量減少種子數量。
此外,一種名叫「大麗燈蛾」的大型蛾類,食量很大,除了食吃蔓澤蘭外,也會吃其他菊科植物,且至今並沒有危害作物的紀錄,也可以考慮用來防治蔓澤蘭。
在藥劑防治方面,屏東科大研究指出,殺草劑「三氯比」、「固殺草」、「氟氯比」、「依滅草」均能有效殺死蔓澤蘭。
由於蔓澤蘭十月大量開花,十一月至十二月大量結實,每平方公尺會產生十七萬個種子,農委會昨日要求相關單位在十月前全力進行鏟除,並建立監測機制,以避免類似外來物種危害本島生態事件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