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醯尿素類除草劑對玉米幼苗生長之影響
王慶裕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比較台灣地區現行三種硫醯尿素類(sulfonylureas)除草劑bensulfuron-methyl , pyrazosulfuron-ethyl及imazosulfuron對於玉米幼苗生長之劑量反應,並討其差異性傷害之原因。本試驗以玉米台農一號(TN1)為材料,於四葉期分別在盆缽土中施用0、3.9、7.8、15.6、31.3、62.5、125、250及500g a.i/ha之劑量,於處理後三週利用劑量與植株反應關係之log-logistic分析模式,結果發現玉米幼苗之株高生長受到pyrazosulfuron-ethyl顯著抑制,其GR50約為4.8-7.3 g a.i/ha,對其他二種除草劑之反應較不敏感。此外,由乾重變化分析顯示,bensulfuron-methyl與pyrazosulfuron-ethyl之GR50劑量相近,分別為9.7及14.9 g a.i/ha,而imazosulfuron則為44.3 g a.i/ha,但仍以pyrazosulfuron-ethyl造成之下限(lower limit)值最低,顯示pyrazosulfuron-ethyl抑制幼苗乾重之幅度最大,bensulfuron-methyl次之,imazosulfuron最小。進一步以20 g a.i/ha之劑量處理,於處理後一週起幼苗乾物質生產開始受到抑制,至第三週時imazosulfuron、bensulfuron-methyl及pyrazosulfuron-ethyl處理者分別降為對照處理之87、83及67%。分析葉部之游離胺基酸,則顯示其在處理後一週內分別降至30、41及77%,隨後逐漸恢復,似乎游離胺基酸之含量變化無法直接反出三種除草劑抑制玉米生長的程度差異。由於硫醯尿素類除草劑主要係抑制支鏈胺基酸合成,故本試驗進一步分析,但發現valine含量並無明顯變化且略有增加,而isoleucine則在三種除草劑處理後一週內降至40-55%,其中bensulfuron-methyl處理三週後降至25%。至於leucine則以imazosulfuron處理者降低20%,而bensulfuron-methyl及pyrazosulfuron-ethyl處理者均降至40-46%。故推測三種除草劑於處理後一週內leucine與isoleucine含量下降,可能直接影響生長抑制效果。